查看原文
其他

黄荣怀:数字化背景下的青少年德育新关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德育 Author 中国德育

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因此在认识到人工智能具有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巨大潜能的同时,绝不可忽视其为数字时代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五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重点关切。

第一个关切是引导青少年的数字技术应用方式。数字技术应用方式可以分成被动型和主动型。被动型数字技术应用方式涉及短视频浏览、网页内容复制、拍照搜题,甚至代写作业等。我们把这称之为简单消费媒体,即机械地完成任务和违规使用技术等,难以彰显数字技术的价值。应更多地鼓励、引导青少年学会编程、进行作品创作、与专家互动等,这些主动型的数字技术应用方式应该从小学开始培养。目前来讲,我们认识、关注和引导得还远远不够。 

第二个关切是有效实施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课标中提到了四个核心素养。一是信息意识,二是计算思维,三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四是信息社会责任。课标的实施涉及学习环境、数字教材、教学与教研队伍等要素,这些方面在城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农村地区,没能引起足够重视。 

第三个关切是倡导全社会协同净化青少年网络空间。目前,网络空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良内容,二是游戏成瘾,三是网络霸凌,四是暗网交易。从教育关联方来看,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与社会责任。从内容提供方来看,要提供适切的、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从平台运营方来看,要进行个人信息与财产保护。三方协同净化青少年网络空间是一项难度巨大但十分必要的工程。

第四个关切是审慎对待乡村与民族地区教育的现实困难。小规模办学困境包括留守儿童及随迁儿童的高流动性、边远乡村的非便利学校环境、家庭教育缺失与教育质量低等;民族地区通用语言教学挑战包括教师通用语言教学胜任力提升、家庭学校语言交流环境的反差、网络空间中的非规范语言表达等。这些问题都值得广泛关注和研究,并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政策和部署配套资源。

第五个关切是警惕算法偏见与通用语言能力衰减。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有效推动全纳教育解决这一问题。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全纳教育通过提供均等机会、满足多样需求、打造丰富环境,克服学生的语言障碍和身体障碍,消弭群体歧视和算法偏见,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接受多样性并视之为机会,视之为学校环境的丰富。 

唯有全社会切实认识到并努力回应这些关切,才能有力促进数字时代青少年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德育特约评论员:黄荣怀


来源:中国德育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